人工智能浪潮来袭,让人类社会发展有了新的期待,但也同时带来了不少新的问题。近一年多以来,美股“科技七巨头”(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英伟达、Meta、特斯拉)在AI概念加持下风头更劲,但与其股价一同高涨的,还有碳排放量;而紧跟AI产业爆发的,还有对能耗、碳中和目标及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的焦虑。近日谷歌在其《2024年环境报告》中披露,该公司2023年碳排放相较2019年(谷歌2030净零排放目标的基准年)增长了48%,同比2022年增长了13%,其主要原因即是AI所需的数据中心耗电量大增以及供应链排放整体走高。此前微软、亚马逊等巨头公布的碳排数据和净零排放进度同样不乐观,人类实现碳中和、达成气候目标的努力正面临新的挑战。 着眼国内,一场轰轰烈烈的AI争夺战、竞速赛亦已打响,纷纷加码布局智算中心的头部互联网科技企业同样面临能耗、碳排增长的问题。根据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苏州高新区(虎丘区)碳中和国际研究院7月11日发布的《绿色云端2024》报告,各家互联网云服务与数据中心企业表现各有不同,但都面临着不小的低碳转型、绿电消费压力。 阿里、腾讯领衔互联网大厂可再生能源表现排行榜今年以来,AI的“吃电兽”属性引发广泛关注,钛媒体APP此前即有报道指出,ChatGPT日耗电量是普通家庭的1.7万倍以上,到2030年,AI在全球范围内的耗电量或将十倍于产业迎来大爆发前的2022年。 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尚未取代煤、气、油成为能源系统中枢的情况下,这样大规模的用电需求激增,对各国各业能源转型和全球应对气候危机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 针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在2023年末发布的《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算力与绿色电力协同发展的政策方向”“增强绿色算力供给水平”等要求,并设定了到2025年,算力电力双向协同机制初步形成,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过80%的目标。 对于正大举抢滩AI产业的互联网科技大厂来说,增加绿电消费既是社会责任、企业战略,也是上述规划下的必然选择。钛媒体APP了解到,前述《绿色云端2024》报告基于行业领导力、市场竞争力、公众影响力等原则,共选取了25家主流互联网云服务企业及数据中心企业进行评估,其中互联网云服务排行榜中的10家企业在2023上半年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份额占比超52%,入选数据中心排行榜的15家企业在2022年市场份额占比超60%。 在互联网云服务榜单中,阿里巴巴和腾讯持续领衔可再生能源消费,总得分均在90分左右。据了解,2023年阿里巴巴集团购买绿电16.1亿度,腾讯集团2024年签约绿电采购量则超过13亿度,两大巨头均在绿电交易规模上实现突破。此外,这两家公司的低碳转型规划也相对较为积极,腾讯曾承诺不晚于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及供应链的全面碳中和;阿里巴巴则承诺云计算业务不晚于2030年实现范围三的碳中和。 百度虽位列榜单第三名,但按得分计仅60.77分,远低于阿里、腾讯,报告中解释称,虽然百度已承诺2030年实现运营范围碳中和目标,但其2023年可再生能源占比仅约5%,与榜单前两名拉开了差距。排名其后的字节跳动、华为、快手、京东等企业得分均低于60分,显示出该领域企业在可再生能源表现方面的明显分层。 相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数据中心企业排行榜中,榜一的万国数据和榜二的秦淮数据得分尚在80分以上,其后的第三名得分已低于70分,4至15名则均未达到60分。 报告也对此评述称,在清晰且具备雄心的气候目标指引下,两个行业的第一梯队企业正在加速践行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与榜单中游企业的差距也进一步拉大。而论及拉开差距的关键环节,报告指出,此前更多是企业在目标设置上的进度导致得分差异,今年的关键则变为了企业在可再生能源消费上的实际行动,此外,供应链减碳的进展也是企业表现差距较大的原因之一。 信息披露尚需提升,绿电消费亟待提速实际上,世界各国、各行业、各企业集中出台碳中和目标和规划也不过3到4年的时间,而彼时人工智能还远未显露出如此强劲的势头。 前述《绿色云端2024》报告中提到一个观察,国内大部分互联网科技企业在做出100%可再生能源承诺后,可再生能源占比确实逐年提升,但幅度较小,在实际行动上可谓进展缓慢,行业整体上也没能形成绿电比例快速增长的局面,距相关规划仍有明显差距。同时,在AI领域的积极布局意味着未来用电量将出现进一步的规模化增长,企业的绿电消费亟待提速。 对于互联网科技行业如何进一步发挥在科技创新和低碳转型中的引领作用,报告也提出了四条建议:一是尽快设立或完善2030年前100%可再生能源消费与全供应链碳中和目标。报告提议相关企业积极开展行动,通过企业年报、ESG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官方渠道对外披露碳中和与100%可再生能源目标进展;钛媒体APP也了解到,近年来国内ESG相关导向愈发明确,已成上市公司“必修课”,国资委今年6月还曾发布《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促进央企要加强ESG工作,在公司层面和上下游、供应链层面承担广泛社会责任的互联网科技企业,预计也将会更加重视相关工作; 二是扩大企业可再生能源消费规模与消纳比例。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优先通过自建或投资建设可再生能源电站、市场化绿电交易等手段扩大绿电消费,进一步鼓励企业根据自身绿电消费需求,积极与电网、发电方、售电方合作,多方主体共同推动创新的可再生能源获取途径和机制。钛媒体APP也从一位光伏从业者处了解到,虽然相关问题还非“显学”,但对于如何通过新能源发出的绿电来满足AI供电缺口,确是行业或早或晚都要研究并给出答案的课题。今年6月的上海SNEC光伏展上,光伏头部企业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也提及“OpenAI让万象新生,也催生巨大的能源需求。硅基光伏搭配锂基储能,替代传统UPS+柴油发电机,能够促进数据中心绿色化,也将让光储开辟新的增长极”。 三是优先通过消费可再生能源、提升能效等直接减排方式最大限度实现净零排放,而非依赖购买碳汇等方式实现碳中和。对于无法避免的排放,应该选择具备额外性、可持续、可追溯的高质量碳抵消项目,并积极披露涉及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排放来源、无法直接减排的原因、以及抵消项目信息、核算方法等。 四是持续提升企业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包括但不限于企业能源消耗情况、用电结构、自身运营与供应链范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等关键环境信息,以全面向社会各界展现企业气候行动最新进展。进一步加强绿色电力的可追溯性,积极披露可再生能源项目信息以及环境权益的归属,避免重复计算的可能。(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胡珈萌,编辑|刘洋雪) 更多宏观研究干货,请关注钛媒体国际智库公众号: |
19款电子扎带
电路板识别电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