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致力国家智能制造40年,李培根院士: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发展的推动者

2025-1-7 09:2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6| 评论: 0
摘要: 致力国家智能制造40年,李培根院士: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发展的推动者_大武汉1月6日,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被授予2024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既是科学家又 ...

致力国家智能制造40年,李培根院士: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发展的推动者_大武汉

1月6日,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被授予2024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既是科学家又是教育家,今年77岁的李培根院士依旧很忙,各种讲座一场接一场,有时讲科技,有时谈教育。在科研一线深耕40年的他,先后有100余项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专利转让近2亿元。

教育家李培根:华科大学子永远的“根叔”


致力国家智能制造40年,李培根院士: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发展的推动者

李培根。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李培根是从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开始走进大众视野的。2010年6月23日,在华中科技大学201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时任校长李培根院士激情演讲16分钟,赢得30次掌声,全场7700余名学子起立高喊:“根叔!根叔!”在这篇名为《记忆》的短短2000字的毕业演讲中,李培根把4年来的国家大事、学校发展、身边人物、网络热词融合在一起,用平易与真诚给毕业生带来一缕清新气息。该演讲也很快在网络上掀起“根叔旋风”。

此后,2011年的《未来》、2012年的《远方》、2013年的《告别》皆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同学们都亲切地称呼李培根为“根叔”。在汉工作多年的晓君(化名)至今记得毕业典礼上“根叔”充满激情、无比热忱的“絮叨”。

在华科大校长任上,李培根反复强调大学精神的重要性。他认为,“大学之大,在于精神之大”,大学精神之于大学,犹如人之灵魂之于身体。他提出,大学精神的核心可以用八个字概括:独立、自由、求是、责任。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大学精神的基石。其中,独立精神是核心,自由是前提,求是是基础,责任是担当。

李培根的创新教育理念影响了许多华科大人。2024年4月,首届耕塾创新教育基金奖颁奖在该校典礼举行,分设耕塾学生奖创新团队奖、耕塾学生奖创新活动奖、耕塾教师奖三个类别。而该奖项正是华科大校友中的创业者和企业家共同捐赠2000万元向学校发起成立的,助力华科大创新教育高质量发展。

“要产教融合,让业界人士走上大学讲堂。”李培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智能时代,人的知识没法跟AI比,但和AI交互的能力显得更为重要。他认为,不少大学的教学内容滞后于研究和工业的实际进展,大学应该加强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让更多的非专任教师(社会和业界的优秀人士)走上大学的讲台,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将业界专家请上大学讲坛已成为学校的常态。”华科大启明学院副院长黄刚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启明学院正是李培根院士担任校长时创办,旨在培养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当时学校开展了教育思想大讨论,要实现三大转变,办人才培养特区是其中之一。学校提倡开放办学理念,让校外的科技届、企业界专家来校授课,参与人才培养;学生实践也与企业创新相结合,采用项目制培养创新人才。

科学家李培根:国家智能制造的前沿探索者


致力国家智能制造40年,李培根院士: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发展的推动者

李培根(中间捧花者)和他的团队。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李培根现在是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他主持研发的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系统经与企业合作,已形成中国国内具有自主版权的CAPP主导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国产运-20大型运输机、中国空间站、12米大型盾构机等国家重大工程;制造系统运行优化软件成功应用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高超声速飞行器、国产大飞机C919等国家重点型号产品。躬耕科研40年,先后有100余项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专利转让近2亿元。

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与李培根交往20多年,对于李培根院士取得的荣誉,马新强认为实至名归。他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李院士对企业帮助很大,他特意在华工科技设立了“院士讲堂”,多次邀请李院士前来讲座,就是希望企业能够贯彻李院士在“AI+智造”的理念和思想,加快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探索发展。另外,他也多次受邀去华科大给学生讲座,践行李院士提出的教育理念。

“传统企业在探索智能制造过程中要有系统性思维,将产品置于更大的应用场景系统中,通过跨界协同建立行业新生态。”李培根多次前往华工科技,他以智能制造的发展及应用为切入点,深入解读智能制造精要,传递智能制造领域最前沿的动向与思考。

马新强每次都带领技术负责人在台下认真聆听。“李院士将智能制造精要总结为十六个字:数据驱动、软件定义、虚实融合、整体联系。”马新强至今记得李院士说过的话:数据是智能制造的核心元素,从企业战略到设计生产再到用户服务,一切都依赖于数据驱动;而软件是基本工具,软件凭借其中所沉淀的人的经验、知识、才智以及有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来真正定义制造,优秀的企业需要学会通过软能力增强硬能力。

马新强表示,华工科技过去10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70亿元,依靠自主创新拿下60多项“中国第一”,未来将向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型企业迈进。

在2024年11月9日的华中科技大学第十六届企业家(武汉)论坛上,李培根再次表示,未来智能工厂的建设将围绕三大核心展开:智能机器人、数字孪生与AI大模型。“AI大模型具备洞察复杂高阶关联的能力,将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中的数据分析与产品设计改进。”

前瞻性的观点让不少企业家醍醐灌顶。在汉投资的六芯光电创始人兼CEO齐志勇至今记得“根叔”所讲的——“新一代智能制造的最大特点就是数字孪生,数字孪生可以支持从创新概念到产品实现及使用的过程。”

(长江日报记者杨佳峰 实习生韦康妮)

【编辑:符樱】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关注我们:东远物联

抖音

微信咨询

咨询电话:

199-2833-9866

D-Think | 广州东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北太路1633号广州民营科技园科创中心2栋16楼

电话:+86 020-87227952 Email:iot@D-Think.cn

Copyright  ©2020  东远科技  粤ICP备2024254589号

免责申明:部分图文表述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